陳重信 2005/10/27 第501期
台灣新建的辦公場所及住家多是集合式大樓,加上對裝潢建材所引發的空氣污染及危害健康又不甚了解,因而成了侵蝕健康的隱形殺手。
台灣新建或已建的封閉型大樓,由於缺乏良好的健康管理及健康建材的選用,加上國人喜好裝潢的習慣,五年或十年以後,不知會有多少人,曾因為在這種封閉型大樓工作過,或住過,因其典型的封閉式的空氣品質而得癌症或氣喘?
一九九○年初,本人曾參與美國環保署室內空氣品質(Indoor Air Quality,IAQ)工作小組,憑專業的直覺,加上過去三個月以立法院中興大樓委員辦公室為研究樣本,所得的報告結果,認為台灣封閉型大樓(辦公大樓及民間住宅),是造成國人癌症、氣喘、呼吸道炎等就醫率偏高的幫兇,目前,不但「無法可管」,更連「室內空氣品質的標準規範」都尚未設立,這對幼兒、婦女、老人及病患所造成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及增加整個健保醫療的社會成本。由於缺乏空氣對人體危害的完整認識及危機感,我們對環境造成的威脅,多集中在焚化廢氣等所謂室外空氣污染之議題上,鮮有人花時間關注,充斥各種軟硬體設備之辦公室以及幼兒及婦女在家中室內停留的時間遠超過在室外,真正嚴重的反而不只是二手煙,是那些你不經意、根本不會感受到的各種空氣。其實,我們每天吸進去的空氣並不比馬路上安全!很多的研究報告,室內的空氣品質比室外還糟糕,而你每天至少花上八小時、努力工作的場所,可能正是一點一點侵蝕你健康的元兇。
一九九○年代初始,美國環保署開始針對其所屬之三棟辦公大樓,進行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檢測結果出乎意料,而對於熟悉的工作場所竟是如此不安全的錯愕,不僅導致美國環保署員工發動示威抗議,在當時更造就員工戴防毒面具上班的奇觀。然而,因其慘痛的結果,激發美國國內開始注重室內空氣品質,持續發展迄今,美國更針對不同室內環境,完整建置提出適合之室內空氣品質的各項指標。
台灣地狹人稠,大部分的辦公場所及住家都是集合式大樓,台灣人又特別喜歡裝潢,對裝潢建材所引發的空氣污染及危害健康又不甚了解,對室內一氧化碳、臭氧、甲醛、二氧化碳、總揮發性有機物質(TVOC)、懸浮微粒、通風換氣效率、細菌及真菌等引發的疾病,只知其害,卻不知其長期累積後的嚴重後果。這次,立法院中興大樓委員辦公室,所測出甲醛濃度過高,其致癌風險高出可接受風險的九百倍,更是全國病態封閉型大樓冰山之一角。
因此,為了全民的身體健康著想,下列所提幾項工作希望政府能立刻嚴肅面對:
一、環保署會同衛生署,應該盡速完成健康風險評估,提出符合室內空氣品質各項指標。
二、立即修法或立法,針對新建或重修之大樓若不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的各項指標,則不核發使用執照。
三、嚴加管制不符合健康標準的材料使用及進口。
四、定期由環保單位檢測空氣品質及通風設備空氣交換率。
擁有健康財富的您 會選擇用您的『肺』成為室內空氣的過濾器嗎??? 官網: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39664